百万巨奖高规格竞赛,深圳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全记录

2020年1月19日,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The First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llenge)决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鹏城实验室举行,标志着这场为期3个月的顶级赛事正式落下帷幕。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后,深圳举办的首个 AI 领域权威专业赛事。同时也是《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印发后,深圳推动自身发展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具体实践。

到2020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批特色开放创新平台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人工智能成为助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3年,我市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取得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标杆,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
——摘自《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

本届大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科创委、鹏城实验室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共同承办,和鲸科技作为大赛支撑平台全程参与。围绕「AI+4K HDR」与「行人重识别」两大现实问题和技术瓶颈的解决,牵引全国 AI 人才共同推进「视频/视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对接顶尖产业资源,从而促进产业、学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发展。

鹏城实验室
作为大赛主要承办方,鹏城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广东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设立的4家实验室之一,其围绕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三大学术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并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任务,也是深圳筹建国家实验室的主要载体与基本依托。
目前,鹏城实验室已设有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器人、量子计算5个研究中心,形成12位院士、5个研究中心、7个科研项目和6个院士工作室的科研学术布局,全年有近300位科研学术人员参与院士领军的团队集体攻关。

大赛两个赛项共设置536万元奖金,每个赛项各268万奖金池,其中一等奖高达100万,是近年来国内总奖金和一等奖金额最高的人工智能赛事。此外,单赛项排名前20支队伍的选手还将获得鹏城实验室、腾讯科技、创维集团、云天励飞、平安科技的招聘绿色通道,以及政府的科研经费、人才政策、研发空间等全方位支持。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和鲸社区(kesci.com)上线以后,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来自中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13个国家,约400所高校、800余家业界公司共3000多支团队、近4300人报名参赛、参赛选手向大赛提交了2万余次方案。大赛影响力及规模位列2019年各类人工智能大赛之首。

决赛现场,王立新副市长表示,深圳市政府把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方向,2019年出台了《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等政策措施,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是深圳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之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在深圳创新创业、实现梦想,与深圳一同创造新的奇迹。    ——深圳市副市长 王立新
有这样一个机会,把全国这么多研究人工智能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给大家一个平台彼此交流,是鹏城实验室非常荣耀的活动。    —— 鹏城实验室主任 高文

大赛亮点

1、规模空前的国际化 AI 大赛

本次大赛吸引了共计4,253人报名参赛。选手涵盖各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2个海外国家的选手踊跃参与报名,影响力极大。

2、全国最高奖金的 AI 大赛

总奖金达到了536万。分为“AI+4K HDR”和“行人重识别”两个赛项,每个赛项的总奖金池金额268万,其中一等奖高达100万。

3、专业评审阵容强大

大赛设置了技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丁文华院士担任,副主席由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永鸿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波担任,均为该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专家组成。

4、赛题前沿性强、产价值极高

大赛采用了“AI+4K HDR”和“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赛题,这两个课题是当前人工智能在视频/视觉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难题,具有极高的产业应用价值。

5、政校企联合潜力巨大

本次大赛不仅奖金丰厚,优秀参赛选手将能直接进入鹏城实验室、腾讯科技、云天励飞、创维集团、平安科技的招聘绿色通道;对接政府创新创业资助和贷款贴息项目资助,鼓励优秀选手团队在深圳发展。

赛事运作

1、项目需求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批特色开放创新平台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人工智能成为助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鹏城云脑的支撑,大赛筹备期间就邀请了腾讯科技、平安科技、云天励飞、创维集团等国内顶尖科技企业参与协办大赛,并和华为、海思半导体、深圳超高清产业联盟、深圳巴士集团等沟通开展成果转化和AI赋能等相关工作。赛题命题来自工业界的真实需求,数据集是由工业和学术界共同采集和制作,选手的AI作品也是由学术与工业界进行联合测评,达到业界一流标准。

本次竞赛分为两个赛项,均为前沿赛题,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AI+4K HDR 赛题:视频四倍超分,要求将叠加随机噪声的 540p SDR 视频重建为去噪后的 4K SDR 视频,决赛阶段将视频重建为高质量、已调色的 4K HDR 视频。
Person ReID 赛项:给定一张含有某个行人的查询图片,行人重识别算法需要在行人图像库中查找并返回特定数量的含有该行人的图片,能够完成基于图片内容的行人重识别。

基于此,组委会希望此次大赛达成以下成果:

  • 聚集最顶尖的AI人才
  • 促进创新要素的融合
  • 与行业形成良性互动
  • 扩大在各界的影响力

2、项目难点

此次为双赛项赛题,时间跨度长,具有线上和线下环节,且赛题难度较大,所以对选手的水平有一定门槛,需要召集大量高素质的数据人才;大赛中的计算机视觉赛题,尤其是 AI+4K HDR 赛项的超分赛题,对于选手参赛的算力有较大的需求,为选手参赛带来了较高的门槛;而且本次赛制复杂,分为初赛、复赛、决赛等多个阶段,对竞赛技术支持平台的赛程运营经验和技术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项目难点:

  • 选手素质要求高
  • 赛题难度较大、数据集罕见
  • 比赛时间跨度长、赛程复杂
  • 对计算资源要求高
  • 成果在线留存和持续传播

3、解决方案

和鲸在数据科学竞赛领域深耕多年,旗下拥有在线数据科学协同平台 K-Lab 和超过100,000人的 Kesci 数据科学社区,在具备丰富的竞赛支持经验的同时,还拥有大批高质量选手资源及竞赛相关社群,K-Lab 平台能够支持千人以上的并发协作,为竞赛带来多方位保障。

在针对本次项目做了深度了解和需求研究后,和鲸通过以下方案来保证大赛的完美举行,也为赛后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和顺畅的对接路径。

· 线上讲座与专栏建设,持续扩大竞赛影响力

考虑到本次竞赛对选手素质要求极高,为了让潜在参赛选手和已报名选手更加了解本次竞赛,以得到优质的结果,和鲸在初期便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召集众多数据科学人才参加了两场线上讲座,并收集反馈意见,在主办方和选手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竞赛结束后还进行了 CV 类项目编辑与发布、优秀作品征集与发布等。持续扩大竞赛的影响力。

· 在线平台支持,保证公平公正

由于本次赛题难度非常高,而选手本身的背景(高校、研究所、企业等)不同,导致选手间的算力差异较大,造成了竞争优势的差异。和鲸根据赛题难度和大赛对于算力的要求,在复赛阶段为选手提供自动评审功能,保证大赛的公平性。

· 完善的赛制筹备协调,确保流畅参赛过程

对于双项制竞赛,全程赛事运营工作可谓十分繁重,和鲸通过丰富的竞赛支持经验,对赛程规划、赛制设计、数据检查、测评代码开发、相关方协调、系统定制功能开发等都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4000多名选手的参赛流程和体验,以成熟的系统为主办方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运营成本。

· 赛题优化和协调,有效提升成果产出

根据大赛要求对赛题中的评审脚本、相关数据集配置进行定制化调整,平台适配和性能调优以及测评的全流程测试等,并定期解决选手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模式及时反馈建议,保证后续成果的有效产出。

4、项目执行

· 赛事宣传

提升赛事传播广度,推行创新价值

  • 大赛主视觉设计与开发
  • 参赛目标人群宣传推广
  • 大赛目标人群定向邀请
  • 线上宣讲策划、组织与实施
  • 大赛社群构建与管理
  • 大赛全程跟踪报道
  • 决赛嘉宾与选手采访
  • 大赛成果宣传推广

· 赛程制定与实施

全流程精细化运营,提升各方满意度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赛程:

· 初赛 ·
筹备:2019-9-12 至 2019-10-28,共 46 天
上线运营:2019-10-28 至 2019-11-30,共 39 天
评审:2019-12-1 至 2019-12-6,共 6 天
· 复赛 ·
筹备:2019-11-11 至 2019-12-9,共 28 天
上线运营:2019-12-9 至 2020-1-1,共 23 天
评审:2020-1-2 至 2020-1-10,共 8 天
· 决赛 ·
筹备:2019-12-26 至 2020-1-11,共 16 天
决赛运营:2020-1-11 至 2020-1-18,共 7 天

- 双赛项的初赛、复赛、决赛的筹备协调工作

  • 赛程规划
  • 赛制设计
  • 数据检查
  • 测评代码开发
  • 赛事相关方协调
  • 系统定制功能开发
  • ……

- 双项赛全程的赛事运营工作

  • 如信息与通知发布
  • 参赛人员问题解答
  • 重点问题与反馈整理
  • 社群维护
  • 讨论区维护
  • 定期选手问题与体验调查问卷
  • 优秀选手采访
  • 小礼品发放
  • 赛事相关数据分析
  • 决赛分数统计
  • 作弊监控与筛查

- 双赛项初赛、复赛评审复现统筹工作

  • 双赛项初赛评审流程设计
  • 初赛评审统筹协调
  • 复赛评审复现流程设计
  • 复赛评审复现统筹协调

- 榜单机制和评审脚本编写

  • Public/Private 榜
  • A/B 榜

· 赛事系统

提供在线计算平台,参赛流程自动化

- K-Lab在线协作平台支持

通过 K-Lab 提交 Notebook,在线评审,确保公平性、稳定性

- 全程竞赛系统全流程的支持

包括如报名、信息收集、实名认证、组队、主客观提交(限制次数)、即时自动评分、批量自动评分、实时浮动排行榜、主观评委与评审系统等

- 双赛项初赛、复赛、平台适配和测试

包括双赛项初赛、复赛、决赛评审脚本的编写,根据大赛要求进行定制化调整,平台适配和性能调优以及测评的全流程测试等

- 数据量

  • 该赛项初赛、复赛、决赛三阶段比赛数据由训练集与测试集构成

· 线下支持

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用于决赛评审

时间:2020年1月14日-2020年1月17日

地点:鹏城实验室

主要环节:现场获取新数据、建模、调优、推理

亮点:

现场提供全新的、难度更高的数据,参赛团队需在短短54个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答题工作,难度与压力极高,考察团队硬实力。最后每支团队25分钟的答辩时间,10多名产业界、学术界专家共同评审,多维度考量选拔出优秀方案。

· 赛后服务

赛后成果建设和选手反馈收集,持续保持赛事影响力

- 和鲸社区 NAIC 大赛专栏建设工作

包括如 CV 类项目编辑与发布、优秀作品征集与发布等

- 选手访谈及评价

赛后对优秀选手进行访谈,提交有效反馈,包括参赛目的、比赛体验、赛后规划、赛题评价等信息

5、赛事成果

· 参赛人群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自开启报名以来,吸引了共计4,253人报名参赛。选手涵盖各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2个海外国家的选手踊跃参与报名,大赛影响力深远。其中 AI+4K HDR 赛项共1,601人(1,082支团队),Person ReID 赛项共2,652人(1,935支团队)。

日均报名人数三个峰值对应的运营动作:

  • 10/21-10/23 期间深层触达竞赛平台(和鲸社区)活跃用户,日均报名人数达 200 人左右,新增报名数首次到达小高峰。
  • 10/28 为初赛开赛日,社区加大对 CV 领域的用户触达,并在外部垂直渠道进行大规模投放,每日新增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值。
  • 11/25 外部投放微信公众号媒体 Paperweekly,同时在相关 CV 大赛垂直社群进行最后一轮投放,报名人数在报名截止前再次达到小高峰。

- 报名选手地域分布

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 23 个省、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的选手参与,大赛影响力辐射全国。

另有 50 余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总计 12 个海外国家。

- 报名选手信息

学生与在职的比例:

学生人数为 2,826 人,在职人数为 1,427 人

参赛学生的学校分布:

参加本次大赛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合计 376 所高校,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十所国内高校为浙江大学(85 人),清华大学(82 人),西安交大(80 人),中国科学院大学(79 人),西安电子科大(77 人),北京邮电大学(71 人),北京大学(63 人),哈尔滨工业大学(62 人),华南理工大学(62 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1 人)。

在职人员工作单位的分布:

参加本次大赛的在职人员共来自业界 800 余家公司,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十所国内企业为华为(14 人),上汽(7 人),阿里巴巴(7 人),格灵深瞳(7 人),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7 人),中科院自动化所(6 人),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5 人),京东(5 人),百度(5 人),美团(5 人),同时,也有 13 支来自外企工作人员的团队和 8 支由自由职业者组成的团队参加了本次的比赛。

· 选手评价

鹏城提供潜在工作机会和丰厚的奖金,这些对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来说,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参与此次大赛,主要是为了参与挑战和尝试新东西。从2012年至今公司在做人脸识别方向的产品,借此次大赛想尝试一下ReID这个研究方向,锻炼团队的在其他新方向的应变和学习能力。总体来看,我对团队至今的表现都很满意。

我们团队是5人高校学生参赛队,因为前期参与同领域的赛事结识,后期久一直组队参与比赛。这次比赛我们主要看重的是它再国内的影响力,比赛主办方是深圳市市政府,又有鹏城实验室作为技术指导支持,我们觉得很有权威公信力,所以我才会从新加坡专程过来参与决赛环节,也是为了能和各位选手与评委老师当面交流,从而获得更多专业指导。

能跟各位大神同台竞技,觉得自己真的受益匪浅。而且参与决赛评审的都是业内权威人士,对我们的模型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们回去会好好消化吸收评委老师给出的建议,继续优化模型,争取下次参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团队其实之前都在一直打比赛,但国内像这样高规格的比赛可以说之前都没有参与过。这次参赛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一方面是帮我们开了眼界,认识和了解了业内先进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团队整体的协作和应变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行业沉下心来做研究,做实事,一起推动行业往前发展。

在整个参与流程中,工作人员非常尽心负责。我们作为新加坡的参赛团队,团队中也有外籍人士,决赛前也担心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工作人员都考虑在我们之前,从酒店入住到比赛进场直至最后比赛结束,整体流程体验都很顺畅。在此我们团队希望对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愿大赛越办越好,早日办成有影响的国际赛事。

结语

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深圳从滨海小城一跃成为中国的顶级一线城市,除了地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持续支持和重金投入,AI的发展正在促使社会的新变革,深圳在AI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力,在人才的资金投入和吸引上不断加码。

根据《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指示,到2020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批特色开放创新平台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人工智能成为助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深圳市人民政府为加速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专门设立的权威赛事——全国人工智能大赛,首届赛事的成功举办只是开始,随着第二届、第三届赛事的持续举办,必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品牌赛事。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通过本次比赛为全国其它城市树立了一个标杆,也向外表明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创新体系的决心。

服务流程请参考下图: